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成立于2022年3月18日,是国内首批面向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建立的碳中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

作为工作专家组组长单位和组长编制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教科信函〔2021〕30号)。学院拥有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资源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能源储备与CCUS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首家)、四川省CO2矿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续能源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获批教育部资源碳中和技术学科创新111引智基地,牵头成立四川省碳中和科学技术研究会(挂靠科协)。

设立了全国首批“碳中和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重点布局低碳技术与碳捕集利用封存、新能源与多能互补技术、氢能与储能技术、资源碳中和技术、智慧减污降碳等五个方向。学院着力打造一支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师72人,院士4人(2人兼职),其中,正高级职称17人,副高级职称29人,博士生导师2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四青人才5人,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的教师占59%,45岁以下教师占78%。

牵头建设教育部碳中和未来产业领域虚拟教研室、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团队-碳中和未来产业领域(14本),牵头编写了全球首本《碳中和技术概论》系统性教材(高教出版社);开办了面向全校本科生选拔的“碳中和技术”创新班,开设了多门面向全校的碳中和相关核心通识课程和公选课程,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指导学生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金奖、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学科竞赛奖项;建立了与东方电气、中国石化、国网、国机重装等龙头企业合作的多个碳中和中试研究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

牵头承担碳中和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3项,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及国家级省部级及重大横向课题100余项,包括秸秆制备生物汽柴油成套技术与装备、CO2矿化利用固废关键技术与万吨级工业试验、分布式低电压甲烷电化学重整生产高纯氢气基础研究、化工园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与技术集成示范、安全低压固态储氢技术与系统、锂离子电池低成本硅负极材料等。研究成果在《自然》(Nature)、《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学院面向碳中和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聚焦未来能源、未来资源、未来环境、未来城市,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未来产业“三位一体”的卓越生态系统,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碳中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