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杨复沫

信息来源: 供稿人: 发布日期:2022-11-16 点击数:

undefined

姓 名:

杨复沫

姓 别:

学 位:

博士

职 称:

教授

团队名称

高原-盆地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

电子邮箱:

fmyang@scu.edu.cn

通讯地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个人描述】

致力于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复合污染追因溯源及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一项;专著《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被SCI收录130余篇,单篇最高被引用900余次。

教育背景/工作履历

2022.11~至今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2018.04~2022.10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

2012.09~2018.04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2005.07~2012.0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

其中,2009.06~2009.09 加拿大环境部Environment Canada气候中心,访问学者

2006.04~2007.08 加拿大环境部空气质量中心,NSERC博士后研究员

2003.01~2005.07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

1999.09~2002.12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工学博士

1992.05~1999.08 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大气污染控制研究所,工程师

1989.09~1992.05 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工学硕士

1985.09~1989.07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资源及环境工程系),工学学士

【研究领域】

大气颗粒物与复合污染追因溯源,大气沉降及环境效应,减污降碳协同控制

讲授课程】

1.《能源与环境》(本科通识教育课)

2.《大气气溶胶:从空气污染到气候变化》(研究生)

科研概况

1.四川盆地多介质跨圈层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控制技术与示范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23-2027

2.成都PM2.5与O3复合污染背景下SNA组成特征与成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2025

3. 成都典型霾污染中高浓度PM2.5硝酸盐的成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2022

4.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及集成示范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8-2022

5.四川盆地大气污染多尺度气象条件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四川省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018-2021

6.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一市一策”跟踪研究课题(参加),2017~2020

7.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6~2020

8.重庆城区PM2.5的化学组成特征及其大气消光贡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2017

9.重庆典型城区PM2.5与霾综合观测体系构建及污染成因研究,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重大项目,2014-2017

10.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2014~2016

11.重点区域(成渝地区)大气灰霾综合观测研究,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2014-2015

12.北京城区大气细粒子化学物种的消光贡献解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2013

13.其他横向项目

学术成果

专著:

《大气颗粒物与区域复合污染》(科学出版社,2011

主要文章:

1. Enhanced nitrate contribution during winter haze events in a megacity of Sichuan Basin, China: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70, 133272.

2.Nitrogen wet deposi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haracteristics, fluxes,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38, 1403309.

3. Brown carbon aerosol in two megacities inSichuan Basin, Southwestern China: the light absorption properties and implication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19, 137483.

4.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origi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a megacity of Sichuan Basin, China.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0, 185, 109478.

5.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nitrate formation for heavy aerosol pollution in two megacities in Sichuan Basin, southwest China.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9, 250, 898-905.

6. Impact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n Wintertime Atmospheric Extinction in Chengdu and Chongqing of Southwest China during 2001–2016.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2019,19(7), 1538-1554.

7.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trace elements in PM2.5 in two megacities in Sichuan Basin of southwest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8, 242, 1577-1586.

8.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ion over China and the effects of control polici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84-585, 426-447.(共同通讯)

9. Characteristics of PM2.5speciation in representative megacities and across China.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1, 11, 5207-5219.

1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in Beijing, China.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35), 4959-4970.

发明专利

1. 一种基于格点化扩散模拟的大气污染物溯源方法

2. 一种基于计算机集群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模拟方法

3. 一种环境空气臭氧生成潜势测定装置及方法

4. 一种环境空气光氧化二次颗粒物生成潜势评价方法

5. 系留气艇观测系(实用新型)

6. 一种提高铈基脱硝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方法及应用

7. 程序升温分析设备及其催化剂的性质测试方法

8. 一种燃煤烟气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及方法

9. 一种恒温恒湿洁净称量环境控制设备

获奖荣誉

1.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

2.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7

3. 全国气象科技先进工作者,2006

4. 冶金工业总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

5.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2013

6. 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23

7.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20

8. 四川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9. 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

10. 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骨干成员,2015

11. 巴渝学者特聘教授,2014


上一篇:严义刚

下一篇:姚建